“就一双一次性筷子,还起诉商家,这不是故意找茬吗?” 河南胖东来因一次性筷子未标生产日期被顾客起诉后,类似的质疑声在网上此起彼伏。可在食品安全这件事上,“小题大做” 从来不是贬义词 —— 顾客较真的不是一双筷子,是每个人入口安全的 “底线”,这样的较真,不仅没错,反而该被点赞。
有人觉得“一次性筷子反正用一次就扔,标不标日期无所谓”,可这背后藏着多少看不见的风险?一次性筷子多由木材或竹材制成,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消毒、烘干、包装等环节,一旦储存不当,很容易滋生霉菌;要是超过保质期,消毒效果失效,还可能残留甲醛、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去年浙江就查出一批 “过期一次性筷子”,霉菌超标 3 倍,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肠胃疾病。顾客要的不是 “一张生产日期贴纸”,是知道这双筷子 “有没有变质”“能不能放心用” 的权利。连入口的东西都不敢要个 “出生证明”,还谈什么食品安全?
再说胖东来,作为被网友称为“超市界海底捞” 的标杆企业,面对顾客起诉,最该做的不是让网友评判 “顾客是不是找茬”,而是主动配合调查。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一次性使用餐饮具》要求,食品相关产品需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一次性筷子虽未明确要求 “每双标注”,但 “整箱无日期” 本身就不符合规范。要是胖东来的供应链没问题,标注日期不过是多道工序;可要是真存在 “临期产品混装”,及时整改才能守住口碑。商家的责任从来不是 “不出事就好”,而是主动给顾客 “放心” 的理由 —— 连这点都做不到,再高的服务口碑也站不住脚。
更该反思的是一次性筷子行业的监管漏洞。现在市面上的一次性筷子,要么整箱贴着模糊的日期,要么干脆啥都不标,消费者拿到手,根本不知道这双筷子是“上个月生产的” 还是 “去年的库存”。有关部门总说 “最严标准管食品安全”,可连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日期标注都没明确规定 “每双必标”,这 “严” 就落了空。要知道,日本对一次性筷子不仅要求每双标注生产日期,还得写明生产厂家、原料产地;韩国甚至规定过期筷子必须统一回收销毁。咱们的监管,真该学学这种 “抠细节” 的态度 —— 把标准定严,让每双筷子都有 “身份信息”,才能从源头堵住风险。
网友总说“顾客起诉胖东来是浪费司法资源”,可要是没人较真,一次性筷子的日期问题永远不会被重视;要是每个消费者都 “忍忍就过去了”,商家只会更敷衍。顾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不是 “跟一双筷子过不去”,是替所有消费者向行业 “要个说法”。这样的较真,就像给食品安全加了一道 “安全阀” —— 越多人为 “一双筷子” 较真,商家才会越不敢在 “小事” 上糊弄,监管才会越重视 “细节” 上的漏洞。
食品安全没有“小事”,入口的东西更没有 “无所谓”。顾客起诉胖东来,错的不是 “较真的人”,是觉得 “较真没必要” 的惯性思维。当每个人都敢为一双筷子要生产日期,当商家都怕因一双筷子丢了口碑,当监管都能盯紧一双筷子的 “保质期”,我们才能真正放心地拿起每一双筷子 —— 这,才是顾客较真的真正意义。
#胖东来免费筷子无标签被顾客起诉#
扫码10元看老虎,钱却进了私人腰包?这并非虚构剧情,而是河南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
意甲豪门国际米兰,毫无疑问已经陷入一场动荡中。自从欧冠决赛后,前任主帅小因扎吉离...
这人间山河浩荡,我们不过是匆匆行客。 看过的云会散,走过的桥会旧,连最深的脚印,...
为什么那些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球员,一到NBA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个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