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你想想,“九·三”阅兵式上,那台长得跟个“车载洗衣机”似的LY-1激光系统,才刚跟大家打了个照面。这满打满算,一个月都还没到呢,居然就有大客户已经坐不住,直接找上门来了。
“DefenceSecurityAsia”网站九月二十八号的报道,说得那叫一个直接。巴基斯坦海军的前司令,现在是海事研究所主席的赛义德,直接就放话了,说“巴基斯坦真诚希望看到LY-1等中国制造的定向能武器,融入自己国防生态”。你品品这话,这不就差把“我们想要,准备谈谈吧?”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吗?
为什么这么急?简直是火烧眉毛了。
看看俄乌战场,你就全明白了。几百美元一架的民用无人机,搞得跟一群蚊子似的,嗡嗡嗡就冲上去了,然后“砰”的一声,就把价值上千万美元的坦克给报销了。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平民核弹”,太不讲道理了。这给全世界的防空体系,都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残酷的实践课,疼,但是你得听着。
传统的防空导弹,你拿它打飞机、打导弹,那确实是好手,没得说。可你让它去对付这些飞得又低又慢,个头还小的小东西,那感觉,就像是用宰牛刀去拍苍蝇,又贵又笨。一枚导弹的钱,可能比它打下来的那一整队无人机加起来都贵几十倍,这种仗,谁打得起?打到最后,经济上先扛不住了。
可激光武器呢?简直就是为这种场面量身定做的。它不玩什么昂贵的弹药,它靠的是电,只要你电管够,它就能一直打。光束的速度就是光速,反应时间几乎为零,指哪打哪,命中率高得吓人。特别是对付无人机这种“脆皮”目标,那真就是一照就穿,当场秒杀,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谁能第一个把这玩意儿大规模投入实战,谁就能在未来的低空防御战里,抢到那个绝对的制高点。巴基斯坦显然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他们的处境,说实话,比很多人想象的都更紧迫。你想,印度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买家,这就意味着,海量的俄系无人机技术,甚至是从伊朗那边绕过来的远程自杀式无人机技术,都可能哗啦啦地流进印度。
之前巴基斯坦拦截无人机的时候,就已经出过一些小纰漏了。更要命的是,后来印度搞的那次导弹空袭,直接就把他们南部防空体系薄弱的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这要是哪天冲突再起,海军控制的那几个重要军港,里面那些宝贝疙瘩一样的军舰和造船厂,百分之百会成为无人机蜂群的“重点照顾对象”。
所以,你看,一边是可能铺天盖地来的无人机蜂群,另一边是指望不上的传统高炮和导弹。这时候,LY-1这种高能激光武器,不就成了现阶段能抓住的,最优的那根救命稻草吗?
那问题来了,巴基斯坦想买,一个愿打,那我们这边,一个愿挨吗?
可能性?我看是相当大。
这就要说到中国军售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了。你看阅兵式上,海军也拿出了不少好东西,什么鹰击-17、鹰JG-19这类高超声速大杀器,琳琅满目,随便拿一件出来都足以让巴基斯坦海军脱胎换骨。但这种级别的武器,想出口?太难了。一方面是射程远超300千米的国际限制,那是条红线;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泄露核心机密、破坏地区平衡的风险。想看国产高超武器出口后威震全球的场面,短时间内,咱们还是在想象里过过瘾就算了。
但LY-1,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的射程,绝对到不了300千米那么夸张,能有个100千米都算是顶破天了。它不属于那种改变战争格局的战略装备,不会打破地区平衡。
而且还有一点特别关键。中国虽然自己已经装备了LY-1,甚至还搞出了陆基移动版,但我们非常、非常缺乏相关的实战经验。在激光武器发展的早期阶段,任何一点一滴来自真实环境的使用数据,都宝贵得跟金子一样。现在巴基斯坦这么浓厚的兴趣,等于是什么?等于主动送上门来,帮你在真实环境下测试装备、收集数据,为后续的升级改进提供第一手参考。这种好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这就像很多年前,咱们那个“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被部署到沙特一样,都是一个道理。在自己缺乏实战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外派来获取宝贵的经验。所以啊,这笔军购,只要巴基斯坦是真心求购,双方一拍即合的概率,极高。而且我猜,价格应该也不会太夸张,算是个交朋友的价。
聊到这儿,好像就是一桩军火买卖,你情我愿。
但如果你真的觉得,LY-1的故事仅仅是这么一笔交易,那就真的,把事情看小了,把格局看浅了。阅兵场上那台“洗衣机”,它只是中国庞大工业实力,不经意间浮出水面的一角而已。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已经悄然崛起的,甚至可以说有点可怕的工业巨兽。
激光这玩意儿,绝不仅仅是用来打飞机的。在制造业里,它的地位,就相当于工业时代的电力和蒸汽,是整个高端制造的“底层操作系统”。我们今天天天挂在嘴边的,引以为傲的那些产业,什么新能源汽车、5G通信、人工智能,如果没有激光技术在底下撑着,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现在这种大规模的量产和成本控制。
就拿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来说。那里面成百上千个小电芯,全都要靠激光进行高精度的焊接。你用传统方法去焊?不仅慢,还容易一不小心就把娇贵的电芯给烧坏了。但激光焊接不一样,它就像是中医的针灸,精准、快速,热影响区小到微米级,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5G基站和光纤通信,那些核心的部件,需要在几百微米甚至更小的尺度上加工、打孔,传统的机械刀具早就没辙了,只有激光能干这活儿。我们每天上网刷视频,产生的那些海量数据,也都是靠着激光,把信号给“打进”光纤里,才能飞快地传输。可以说,激光就是现代数字经济的命脉,一点不夸张。
可就在十多年前,中国的激光产业还完全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的。那时候全球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几乎被美国一家叫IPG的公司给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高价去买人家的核心模块,人家还动不动就给你“限量供货”,那脖子,被卡得死死的,憋屈不?
转折点,大概就在2015年前后。中国的需求市场,大爆发了。新能源车、3C制造、5G通信,一下子全都起来了。这种被“卡脖子”的压力,倒逼着企业必须自己搞研发。一台万瓦激光器,成了所有国产厂商都必须摘下的王冠。那段时间,就是靠着无数次失败的实验,甚至是用“人肉检测”这种最笨的办法,硬是把核心技术一点一点给啃了下来。
2014年,锐科激光第一个拿出了国产的万瓦样机。紧接着,大族、创鑫这些企业全都跟了上来,然后,直接掀桌子了——打价格战。一台设备的价格,从180万一路砍到80万,还不是期货,是现货交付!IPG直接被打懵了,只能跟着连连降价,市场份额从70%多,雪崩一样地跌到30%。那一次,中国,第一次拿到了全球激光产业的定价权。
定价权,这三个字的分量,太重了。
当中国掌握了核心激光技术之后,整个下游的产业链都被重塑了。比如现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用的激光雷达,过去欧美厂商一个敢卖四五百美元,中国厂商下场之后,直接卷到了1499块人民币。有了便宜又好用的“眼睛”,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无人配送这些新物种,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
再往高精尖看,2023年,我们自主研发的“神光三号”激光装置,峰值功率达到了60万亿瓦,全球第一,让我们成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惯性约束聚变技术的国家。从最广泛的产业应用,到最顶尖的科学研究,中国的“激光+光子”产业链,已经实现了从材料到最终产业的完整闭环。
所以,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巴基斯坦急着想买的那台LY-1,你看到的,就再也不是一件孤零零的武器了。
它背后站着的,是中国用十年时间,从被别人“卡脖子”,到反过来为全球产业“定价格”的,那个强大到让人心安的制造业底座。
这,才是藏在那台“洗衣机”背后,真正让人心潮澎湃的东西。
扫码10元看老虎,钱却进了私人腰包?这并非虚构剧情,而是河南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
这人间山河浩荡,我们不过是匆匆行客。 看过的云会散,走过的桥会旧,连最深的脚印,...
意甲豪门国际米兰,毫无疑问已经陷入一场动荡中。自从欧冠决赛后,前任主帅小因扎吉离...
为什么那些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球员,一到NBA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个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