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合新高铁安徽段都要在2025年底通车了,泗县到宿迁那59公里咋还没动静?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一段铁路没开工;往大了说,就是区域交通动脉的“肠梗阻”——一边是安徽段的施工倒计时已经启动,一边是山东段要等到2028年跟进,偏偏中间这关键一截卡在那儿,你说急人不急人?
先把这笔账算清楚:这59公里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江苏段占了45公里,安徽段剩14公里。更具体的是,规划里的泗洪北站,离泗洪县城足有10.8公里,选址本身就有人嘀咕。现在的情况是,安徽段那边钢筋水泥的声音天天响,眼看就要按点完工,可江苏段连开工的消息都没个准信,这就好比跑接力赛,第一棒快到终点了,第二棒还没站到起跑线上。
为啥说2025年初是最后的施工窗口?拿现成的例子比一比:日兰高铁河南段40公里,建了3年;荆荆高铁77公里,花了4年。按这个节奏,这段59公里的铁路至少得3.5年工期。要是现在还不开工,等2028年山东段通车时,中间这截就成了“断点”——到时候安徽段通了也白搭,山东段通了也没用,合肥到青岛想走这条直线?还得绕回老京沪高铁,多花2个小时不说,当初规划这条线“缩短时空距离”的意义,不就打了折扣?
有人说,不就是一段路吗,晚两年咋了?可这里面藏着跨省协调的门道。江苏段占了45公里,推进的主导权自然在江苏这边,但翻开江苏2025年的重点交通清单,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这些项目排在前面,合新高铁这段的表述模糊得很。再加上还有个宁滁蚌城际的绕行方案,好像“绕着走也能通”,这就让这段路的紧迫性降了不少。更别说泗洪北站那10.8公里的距离,不少人担心“建好了没人用”,争议没理顺,开工自然就慢了半拍。但得说句公道话,不是江苏不重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建设优先级,可这59公里偏偏是串起皖北和苏北的“钥匙”,一旦卡住,两边的旅游、物流红利都接不上。
再说说实实在在的损失:安徽段2025年通车后,要是中间断着,那段铁路不就成了“半截子工程”?资源闲置不说,泗洪湿地这种能吸引游客的好地方,接不上高铁线,游客想过来还得绕路,当地的旅游经济咋往上提?宿迁本来想靠这条线补全“十字形”高铁网,争当长三角北翼的枢纽,这下枢纽地位得往后拖;长远看,合青通道要是总绕路,企业发货、游客出行多花的时间,慢慢就会让大家选别的路线,区域经济流一偏离,再想拉回来可就难了。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之前杭临绩高铁搞过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专项工作组,也能参考这个模式,让两省加上国铁集团坐一块儿,专门盯着这事;要是能把项目升级成国家层面督办的,优先级不就上去了?实在不行,先给江苏段走分段审批,先开工再说,总比卡在这儿强。还有泗洪北站的选址争议,开个居民听证会,听听老百姓的想法,事儿说不定就顺了。
说到底,断头路从来不是“路的问题”,而是区域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不是建不起,是能不能拧成一股劲。现在安徽段的倒计时还在响,山东段的规划也摆着,就看这59公里能不能尽快动起来。要是2025年三季度能把可研批下来,2028年还能跟山东段接上;要是再拖,恐怕得等到2029、2030年,到时候错过的可就不只是几年时间,还有皖北苏北联动发展的黄金期。
大家身边有没有过这种“卡脖子”的基建?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来评论区聊聊,也让更多人看看,老百姓对“路通财通”的期待,从来都不是小事。
扫码10元看老虎,钱却进了私人腰包?这并非虚构剧情,而是河南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
这人间山河浩荡,我们不过是匆匆行客。 看过的云会散,走过的桥会旧,连最深的脚印,...
意甲豪门国际米兰,毫无疑问已经陷入一场动荡中。自从欧冠决赛后,前任主帅小因扎吉离...
为什么那些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球员,一到NBA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个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