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平安人寿三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险资年内增持银行股超3900亿元——这不是机构冲动,而是对“高股息+低估值”逻辑的赤裸裸投票。
当存款利率跌破1.5%、国债收益仅2.8%时,银行股5%-8%的股息率成了大资金的避风港。 一位投资者坦言:“我持有农行五年,分红再投入,成本摊薄了23%,股价还没动就已跑赢理财。 ”
深度破净:0.65倍PB下的黄金坑
当前银行板块市净率仅0.65-0.68倍,比近十年70%的时间都便宜。 平安银行PB低至0.56倍,相当于打了四四折。
政策更在助推估值回归——监管明确要求“破净银行必须回归净资产”,否则再融资只能发可转债,周期长且成本高。
2025年已有6家银行通过可转债融资800亿,但若PB修复到0.8倍以上,资本成本能直降30%。
股息率碾压理财:5%只是起步价
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4%-5%,区域城商行则冲上6%:江苏银行5.19%,成都银行受益西部基建红利,分红连续三年提升。
更关键的是分红比例有望从30%提到40%——以工行为例,2023年豪掷1092亿分红,每股派现3.064元,六大国行分红总额超4100亿。 有散户算过一笔账:“拿100万买工行,年收5万股息,比房租还稳当!”
国家队锁死底部:汇金扫货10亿份ETF
中央汇金、社保基金2025年通过ETF增持银行股超10亿份,险资举牌9次砸下700亿。 这不仅是托市,更是算经济账:
保险负债端成本下降后,对股息要求从5.5%降到4.2%,银行股完美匹配。 某险资经理透露:“我们增持农行H股,股息覆盖负债成本后还有1.8%净利差。 ”
基本面拐点:息差企稳+零售贷款崛起
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压力减弱,上海地区率先企稳;负债端长期存款到期重定价,成本持续改善。 更关键的是贷款结构质变.
零售贷款占比从2019年32%飙升至45%,平安银行用AI风控压降不良率25%,高收益的经营贷、消费贷正对冲房贷利率下滑。
大仓位策略:三类银行怎么配?
防御型压舱石——国有大行:农行股息率5.1%、工行4.8%、建行4.6%,险资持仓占比超七成。
成长型引擎——区域城商行:江苏银行长三角贷款占78.6%,成都银行西部基建贷款年增24%。
弹性型棋子——股份行:招行交易银行收入占30%,平安银行财富管理增速15%。
某私募基金经理的实盘印证了这点:“我6成仓押注银行,招行占40%,宁波银行30%,兴业银行PB到0.8倍才考虑减仓。 ”
大资金的阳谋:政策托底+资产荒的唯一解
银行股已成“政策套利”工具:房地产白名单贷款扩容至4万亿,专项债化债覆盖83%到期债务,资产质量风险被政策锁死。
当全市场陷入资产荒,银行股成了唯一能承载大资金的避风港——2025年银行ETF规模月增45%,5000亿公募资金正被动补仓。
散户的致命误区:追涨杀跌VS躺赢红利
6月28日银行板块大跌3%,部分追高者单日浮亏5%;而工行股价10元时股息率已降至4.5%,忽视持仓成本反被股息反噬。 某持有建行十年的老股民直言:“我每年分红再买股,股本翻了1.4倍,股价涨不涨早不重要了。”
#图文打卡计划#
这人间山河浩荡,我们不过是匆匆行客。 看过的云会散,走过的桥会旧,连最深的脚印,...
扫码10元看老虎,钱却进了私人腰包?这并非虚构剧情,而是河南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
意甲豪门国际米兰,毫无疑问已经陷入一场动荡中。自从欧冠决赛后,前任主帅小因扎吉离...
7月14日,斯诺克冠军联赛休整1天后重燃战火,周跃龙在第20组登场,冲击小组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