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5月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部邀请建库老兵重返军营时的一幕。
40多年前,一批官兵走进巍巍群山,东西转战,修筑地下国防工事。在那物资匮乏、施工条件有限的年代,他们仅凭双手在荒山野岭间筑起“地下长城”。40多年后,该部官兵热情欢迎当年的建库老兵“回家”,聆听老兵们讲述奋斗故事……
一
今年4月,我们来到云南,走进老兵伏所明的家中。他看见我们穿着军装,激动地试着从摇椅上站起来。我们见状赶忙上前将他扶住。他的家人招呼我们落座。在小院斑驳的树影中,我们聆听老兵伏所明讲述将近半个世纪前的故事。
1976年,伏所明和同乡好友杨留建应征入伍,来到同一个单位。不久后,他们跟随大部队一路转战,修筑国防工事。
伏所明说,浇灌洞顶是工程最艰难的部分,必须一次成型,一旦开始,不能停歇。他拿着一张当年在库内作业的老照片,动情地讲述着,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现场。那时恰逢夏天,洞内闷热难耐。官兵进洞不到10分钟,全身衣服就已湿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顺着裤子流到筒靴内,在泥浆中每迈一步都异常艰难……
照片上,伏所明正专注地举着风枪施工,眼神中透着专注与自信。
“革命工作千百行,行行都能出状元;挖洞铺路真辛苦,他人坐车我幸福。”这是当年流传的一首小诗,也是伏所明和战友们工作的写照。忆起往昔的部队生活,伏所明说,忘不了和战友们一起钻荒山、踏野岭,一起望明月思故乡,一起啃着馒头话家常。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他们有的退役回到故乡,有的就地安置,也有人永远地留在那片热土。伏所明说,与自己一同参军的杨留建就永远留在了那里。当时,杨留建已是副连长。在工作中,他常和连队的“大力士”们比赛,看谁搬的石头更重、搬得更多。他还和风枪手标兵比试,看谁打得更快更好。
“当时我复员回家没多久,便传来了杨留建牺牲的消息。”伏所明说,“我得知后,便匆匆赶到杨留建家中帮忙料理后事。部队的同志向我讲述了杨留建牺牲的经过。”
当时,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杨留建发现隧道洞顶端悬着一块石头,如不及时排除,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杨留建主动揽下排除危险的任务。他手持钢钎,爬到8米高的洞顶排险。然而,洞内突发塌方,落下的土石将他埋住。战士们哭喊着用手扒土石,有的战士手指甲都被掀翻了,血流不止……
树叶随风飘落在我们围坐的石桌上,听着讲述,我们已是泪眼蒙眬。伏所明老人也已泪流满面,哽咽至剧烈咳嗽。
伏所明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叮嘱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杨留建的精神,听党的话,为部队贡献力量。离别前,他把那张老照片郑重地交到我们手中:“我的人生价值就是在这一锤又一锤中实现的,我不后悔!”
二
回到单位后,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寄给几位老兵。这份礼物是一份饱含深情的纪念——“留建叶”。这要从一棵特殊的榕树说起。这棵树是杨留建生前亲手栽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官兵亲切地称之为“留建树”。我们在树下收集了这些承载着特殊意义的叶子,并精心装裱在相框中。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官兵对杨留建的深切缅怀和对建库老兵的深深敬意。
我们将“留建叶”寄出不久,前往云南拜访老兵伏所明的电视稿件在CCTV-7国防军事频道播出,越来越多的建库老兵知道了我们。他们通过伏所明要到了我们的联系电话。
“我叫王中林,当年是杨留建的指导员,后来转业到了厦门。我也收到了‘留建叶’,你们设计得非常好啊!”他哽咽着告诉我,如果能和战友一起,再回到当年的“战场”看一眼,此生就无憾了。
一天早晨,我们收到贵州老兵张彩辉的彩信。照片里有整齐码放的旧军装,老人附言说这是当年穿的军装。
“昨天我们又有一个同乡战友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再回去看看。我们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再回去看看吗?”
……
是啊!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巍巍群山。40多年过去了,他们最牵挂的仍然是那片热土,最热爱的还是军营。
我们暗下决心:帮助他们圆梦。很快,我们写出了“千里寻根话忠诚、山河见证守初心”活动方案。经过上级批准与支持,这座军营终于迎来了40多年前的建库老兵。
三
清晨,一轮红日跃上山头,将高高飘扬的红旗映照得格外红艳。
“向老兵敬礼!”响亮的口令声划破深山里的幽静。分列在大门口两侧的官兵齐刷刷地敬礼,目光随着老兵的行进而移动。
40多年后归来的老兵是青年官兵心目中的英雄,而军营则是老兵心中的念想。“这片热土上的变化让我们震撼不已。印象中,那些原来荒凉的乱石山,到处是碎石碴,现在已是一整片林子……”活动室内,老兵与青年官兵面对面交流。老兵颜建云讲起了内心的感受。
走出活动室,“杀!杀!杀!”喊声传来。训练场上,官兵正在进行刺杀操训练,嘶吼中杀气凌厉。老兵们看着虎气生风的青年官兵,纷纷竖起大拇指。
离开训练场,老兵王中林提议去看看官兵的宿舍,得到众人的赞同。
“以前我们的床板只有这么宽……”刚踏入官兵宿舍,老兵伏所明就激动地上前一边比画,一边赞叹如今的生活保障条件。
参观宿舍期间,大家正巧遇上一队训练归来的战士。在官兵的帮助下,老兵们穿戴上新式装具,听着官兵的讲解,激动得连连称赞。“这个很棒啊,这个装备好!”老兵王中林浓重的口音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副连长,我们来看您了……”夕阳西下,红霞似血,老兵伏所明眼含热泪,朝着巍巍青山喊出了埋藏多年的心声。在当年杨留建牺牲的隧道前,青年官兵和老兵列队郑重敬礼。
“感谢你们为我们圆梦,这辈子没有遗憾了。”“接力棒交给你们,我们放心!”临别之际,老兵们紧紧握住官兵的手不舍松开。天色渐暗,老兵们踏上归途。“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队伍中,不知谁先唱起了《祖国不会忘记》。随着老兵的身影渐远,歌声愈发嘹亮。
当拜仁前锋穆勒眯着眼睛打量那个身穿奥克兰城队服的黄皮肤小个子时,卡塔尔球场的聚光...
55岁的牛蓉,在NBA中场秀的聚光灯下表演了整整30年。她踩着独轮车,在高空稳稳...
兄弟姐妹们,我又来啦!最近听说好多书迷朋友们都苦于无法找到好的书陪伴,同样作为老...
在中国女排的赛场上,吴梦洁和庄宇珊的每一次击掌、拥抱,甚至是那张暖心的“摸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