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AH4成珠海航展亮点,主打外贸市场,国内自用为何没跟进

发布日期:2025-08-21 21:56点击次数:145

一门名叫AH4的超轻型榴弹炮,刚在珠海航展上甫一亮相,立刻成了装备圈的流量担当。

那种气势,跟美国“贵族炮”M777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

不少“吃瓜群众”感叹,中国军工这波可以啊,终于把国外顶流火炮的大招用起来了。

但这里还有一桩谜案,吊诡得很:国内居然没安排自己用,反而把这货当作外贸拳头产品优先送去中东卖给石油王爷。

怪不怪,有点意思吧?

外人乍一看,或许会觉得这是“中国武器是便宜又低端”的刻板印象作祟,殊不知这次中国厂商反倒把高端产品高价外销出去。

光这一点,已经把传统认知啪啪打脸。

但话说回来,明明已经做出性能贼猛的新炮,为啥自己不先用?

别光高兴,也得先琢磨个明白。

是真的太贵买不起,还是另有隐情,里面还没讲完。

聊火炮,不光是比谁家炮弹口径厚谁家射程远。

实际决定装备命运的,是它是不是合群、是不是跟整体作战体系对路。

国内用惯了集团军炮兵旅的PLZ05自行炮,那货有立楔式炮闩、有钢制药筒,全套用下来自带一身硬汉范。

实话说,国产PLZ05的身管压制火力早成部队的家底儿了。

而AH4立项时压根是冲着出口市场去设计,为了投靠北约那套155毫米弹药,采用了一堆并不适合本地战法的技术,比如螺式加闭气环炮闩、模块化装药啥的。

听不懂?

简单说,就是进了一套“洋气”门道。

也正因如此,AH4本质上是外贸产品。

你要是追究细节,发现不光炮闩结构不同,连装药方式都跟主力完全不搭边。

国内的炮兵旅喜欢的是快速开闩、一次性装弹的效率。

金属药筒虽然重,但刚性好、安全性高。

而北约那套,讲究灵活可调的模块化装药,方便搬运,还能提升射速。

问题也来了,模块化装药虽然炫酷,价格却忒高昂,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没金属药筒好使。

这不是娱乐圈选流量,不是一堆新词糊弄粉丝。

真正打仗讲究的是“稳准狠”——哪怕装药贵点,也要能够承受连续打击。

万一持续发射时衬得炮膛过热,模块化装药还可能自燃,敢情一炮不小心,自己把自己炸了,尴尬得很。

所以国内部队“嫌弃”,不是没道理。

谁会拿自己脑袋去冒险?

这里再加一杠,钢制药筒的技术咱是国际独一份。

不光自家用,连出口型PLZ52都能兼容设计。

市面上两种装药方式都有,但国内主流还是钢制焊接药筒。

理由很直白:便宜、安全,还能量产,哪有往高价路上跑的必要?

再说炮管倍径。

国内155毫米弹全是按52倍径炮来设计的,射程和火力都优于国际同类。

可AH4是39倍径,这点一对比,内弹道参数与主流产线都不搭。

别以为炮弹口径一样就能通用,那是萌新才会想的事。

真要让同口径弹药分两套体系运转,后勤脑阔都炸了。

想想军营里大半夜换弹药,谁还觉得这主意靠谱?

这下你明白,为啥AH4卖给外人而不转内销,本质其实是兼容性和火力体系不合群。

有人也许会琢磨,调整下参数啊,国内再仿个版本呗。

道理听起来不错。

但现实却挺打脸。

合成旅炮兵营主打122毫米榴弹炮的“全家桶”。

重型营是PLZ-07,中型营是PLL-09,轻型营则用PLC-09。

这些都是围着PL96A那一套转,不但火力猛,射程适中,而且携弹多、机动性超强。

说白了,同级别里苏联D-30给西方105毫米炮都能打到喊爹,咱的PL96A如法炮制,战场口碑自带buff。

到这儿,AH4即使能把射程飙到38公里,又咋地?

实际用得上的纵深很有限。

席地而坐的任务都够干了,谁还要多出来十几公里的火力外挂?

且122炮还能火箭弹连发“超远打击”,弹药种类、库存都亲民得一批。

更多射程纯属摆设,真正用手的不傻。

至于重量。

AH4自称“减肥达人”,最轻也3700公斤,硬是比PL96A全重还重。

更可怕的是,今天PL96A要是也玩瘦身,抄抄AH4的招法能瘦到1500公斤。

这下,AH4最后点优势都打水漂了。

性能比性价比,杀伤力比存量,怎么比都不是一条路。

别说部队会不会买账,厂家自己都必须掂量掂量——这买卖不划算。

说到价格,一门AH4炒到500万美元靠上,简直是给中东土豪量身定做的奢侈品。

你没搞错吧,买一门炮顶得上一辆高配特斯拉,谁会花这个冤枉钱?

PL96A一整家族,便宜量大,还能快生产。

部队留着海量库存弹药,轻易不会另起炉灶。

啥叫“经济适用”?

一对比你就知道,炮弹如饭碗,炮管如菜刀。

你不可能为了新的厨房,把全家老饭盆都扔了吧?

现实就是这么无情。

有人还不死心,说轻型山地步兵、空突旅、特战旅这种小众单位是不是能用得上?

直升机能吊AH4打机动战呗。

这看起来花里胡哨,但实际上国内直升机保有量有限,“黑鹰”“直-20”载重也就那水准。

你要看美国人怎么操作,美军要空运M777,得上CH-47“支奴干”那种重型机,连大部分装弹和人员都得分开运。

拍照摆拍可以,真到战场那都是严格载重核算,谁敢多吊一盘炮弹?

飞机没剩余功率你还想操作湍流?

现实里也许炮都送上高地了,人也分批到,结果一轮炮弹用完就得等补给,拖延战术时间。

敌方发现你炮位置,一轮反击下来,谁给你机会等着慢慢起飞撤走?

更何况,炮阵地要求平整,直升机还得悬停挂钩,全部过程都赤裸裸暴露给对方反炮兵雷达。

这脱离实际的理想作战想象,其实在很现实的条件下破灭。

美军自己都清楚,玩直升机吊炮不是常态,真用场上还是靠卡车拖。

当年越战、伊拉克各种空运炮火,更多是欺负对手没有反击能力。

真遇上稍微像样的军力,打炮一分钟急促射、马上换阵地才是硬规则。

球场不是舞台,谁还去搞长期演习姿势?

中国部队走的是集约化路子。

讲究机动灵活,射速高,后勤效率要快。

一门高价外贸炮,合成旅再小众也难成气候。

即便坐地为王的山猫车,承载大口径迫击炮都比AH4适应性高。

你说轻量化122炮要是研发落地,AH4连最后一口饭碗都端不住。

到头来,你只剩一个难题,谁愿意掏高价买个花架子,图一时新鲜?

归根到底,AH4彰显的,是中国军工攻克前沿技术、面向国际市场的自信。

中东油国的土豪兵马,压根不是在意火力和精度,他们看重的是高自动化、长射程、酷炫装备。

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数字,真买装备更在乎有没有电动空调、有没有足够续航,战场上能不能远远地把对手炸如粉末。

什么“王爷兵”,操作起来还真是处处讲究舒适。

国内不买账,是因为自用体系高度成熟,火力链条环环紧扣,标准弹药、装备协作都讲求“性价比”。

自家不用,反给土豪朋友添砖加瓦。

有时,军工输出也很像高档商品营销,谁出得起钱,谁就能享受顶级方案。

哪怕同类型炮架被自己部队冷落,依然能在国际市场上烧出不俗成绩。

这道檀香炉,看的不是烟火,而是背后的产业逻辑。

中国装备不再是廉价代名词,已经在国际舞台上秀出了自己的高端姿态。

就像《大腕》里那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用在装备出口上,莫名贴切。

榴弹炮出口转内销?

看似诱人,实则不靠谱。

技术路径、后勤体系、战术标准多头不合,追求短板要慎重。

哪怕炮管更轻、射程更远、自动化更高,终究不能掩盖那句大实话:适合自己才是真的好。

500万美元一门,被土豪买走也许是极致光彩。

国内炮兵们没有心动,是因为算的是装备全周期账单,不光看表面。

话讲到这儿,觉得有点意思了吧?

你觉得,未来国产火炮还有可能玩“出口转自用”这套路吗?

或者你还有更犀利的观点?

评论区畅聊,期待你的神回复。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