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网友曾在国外最大问答平台Quora上发问:“中国每年有1000万人失踪,为什么还有人说中国很安全呢?”
一些来到中国的外国博主,声称中国夜晚“太危险”,于是就用这个借口检查一下中国夜里到底有多安全。
人家说人没问题,安全有保障,但钱包嘛,就不一定了,到处都是消夜摊,得提防点。
这事儿也让不少人觉得疑惑,既然说这么安全,为什么每年中国还是有一千多万失踪的人呢?
这个数字刚开始是在美国版知乎的讨论区里被提到的,很快就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1000万失踪人口说法的真相
盖洛普公司发表的《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显示,中国的得分高达93分(满分100),排在全球第二,91%的中国受访者觉得自己独自走夜路挺安全的。
到2024年底,联合国移民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因冲突和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数已经增加到8340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中国官方还没有公布2025年全年失踪人口的总数,而那些非正式渠道的“百万级”数字,可能在统计方式上有所偏差。
不同国家对于“失踪人口”这个统计标准,都是各有差异的。
在中国的法律系统里,关于“失踪人口”有明确的界定:只有当公民的下落不明超过两年,且由相关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才能算作宣告失踪。
要宣告某人死亡,地满足“下落不明满四年”,如果是因为意外事故,则未满两年,还得经过法院判决才行。
在国内公安部的统计数据里,“失踪人口”涵盖了儿童走失(超过24小时没回来)、成年人因为精神障碍或意外失联,以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症走失这些情况。
大部分失踪人口,也就是超过九成,会在三天之内找到。比方说,孩子玩闹跑丢了,家长报警后,警方会调取监控、发出协查通知,社区也会帮忙寻找,基本都能找到人,重新团聚。
那个“每年1000万”这个数字,来源于相关统计或报道,反映的是某个具体领域或群体每年大致的规模或产值。
我看了看那些所谓的“信源”,基本上都是把不同年份的统计公报拼凑在一起,再加上对“失踪”这个词的误解。
比方说,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失踪人口大概是120万,实际上没有立案的走失事例还要多。不过大部分都是自己找回来的。有些人故意把“年度立案数”和“累计未结案数”搞混,再加点“系数”,结果就搞出个“1000万”这么离谱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失踪并不等同于消失。
就像我们小时候有过那种“放学没回家,家长到处找”的经历,最后发现其实是在同学家写作业,虽然差点吓出一身冷汗,但最终是没事的,这种“虚惊一场”的事,在统计上算是“失踪”,但结果其实是安全的。
去年杭州一位奶奶因为阿尔茨海默症走失,家人报警后,警察利用“天网”系统追踪到她进了地铁站,还调取了沿途商铺的监控录像,最后在一家包子铺,把那位正在啃包子的老人大捧回家。
从走失到找到,没超过三个小时。
安全的底气
有些外国朋友也亲身体验过,跟他们说,实际上在外国的环境里,中国要安全得多。在他们心里,中国是他们待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跟西方那些地方比起来,中国不能拥有枪支,这让他们觉得特别踏实。
这些“日常细节”背后,是中国用几十年织就的“安全网”: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监控网络,“天网工程”可不是玩玩。据数据显示,全国城市道路上的监控覆盖率超过95%,重点区域则做到百分百。这些摄像头可不是摆设,而是“会动脑筋”的: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异常预警啥的都有。
在国内,每个社区都安排有“网格员”,可能是楼长、物业管理人员,或者是热心的大妈。他们都挺熟悉:哪家老人单独居住、哪家小孩放学没人接、哪栋楼附近最近有人陌生走动,都了如指掌。
中国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那可是出了名的狠。像“失踪人口”这事,只要家里一报案,警察就得马上进行初步核查,要是觉得可能有人受害,立马就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绝不拖拉。
谈到这事儿,有些人偏偏宁愿相信那“1000万人失踪”的谣言,也不愿意真正去了解一下真实的中国。可能是因为对信息的偏见太深,或者就是想相信那些听起来够震撼、够戏剧化的说法吧。毕竟,真实的中国虽说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但也没有那些夸张的“失踪人口”数字那么吸引眼球,这就让一些人选择相信“假消息”而不去求证。
国际认可
2023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5%,破获率高达98%,也就是说,每100起拐卖案中,差不多有98个嫌疑人被抓到手了。
2025年8月1日,公安部公布了“夏季行动”启动以来最新的打击犯罪情况,全国产公安刑侦部门针对70起重点案件组织了大规模联合行动,抓获了涉及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嫌疑人大约1.1万名。
这些数字体现出中国警方对违法犯罪采取的强硬打击态度。
在行动开展之后,全国公安机关一共查办了涉黑涉恶的案件56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43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达到了3404起。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赞誉有加。
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扎希德说:“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在这几十年里大幅度降低犯罪率,说明他们在维护安全和公共秩序方面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南非国民议会议员扎克希尔·姆博希尔,曾随南非议会警察委员会代表团去中国学习治安经验,回来之后在当地媒体发表文章,提到中国在治安方面的三大优势,能帮助南非增强实力和提升工作效率。
他说的三大优势是:“保证并保持一支专业的警察队伍、警务的专门化,以及对高科技的广泛利用”。
到2025年,中国已经同113个国家结成了紧密的执法合作关系,还建立了129个双边和多边合作平台,以及96个沟通热线。
跟60多个国家的内政警察部门签了差不多400份合作协议。
这个庞大的国际执法合作体系,为世界安全管理提供了中国的方案。
到2025年6月份,中国人在泰国失踪的事情引起了不少关注,据说还可能被贩运到缅甸。同一个月,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失踪案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3%。
就在这个夏天,有91%的中国人觉得独自走夜路挺安全的,这个比例在全世界范围内算是排得挺靠前的。
为啥有人偏偏相信那种“1000万失踪”的假消息,而不愿意真正了解一下中国的现实呢?
说白了,偏见比事实还要 tougher,更难改变。
有些西方媒体总是黑中国,把“监控”说成“侵犯隐私”,把“严格治安”说成“压制自由”。
他们可从不提,美国的“零元购”随意抢劫,欧洲的难民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日本的“孤独死”没人管,这些事情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变成“普遍”的问题。
国外媒体总是对中国进行抹黑,英国BBC之前拍的关于中国的片子,总是用“灰暗滤镜”加持,渲染中国的管理多么严苛。外国人被那些“刻板印象”绑架,觉得“威权社会”一定让人压抑。
那些说“中国不安全”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去过中国。
那些靠别人的传闻拼凑“真相”的人,根本不愿相信一个铁的事实:真正生活在中国的14亿人,才算是最有话语权的“裁判”。
当拜仁前锋穆勒眯着眼睛打量那个身穿奥克兰城队服的黄皮肤小个子时,卡塔尔球场的聚光...
朱雨玲夺冠被骂炒作?郭焱一句话引粉丝互撕,孙颖莎无辜躺枪 拉斯维加斯的乒乓球台上...
55岁的牛蓉,在NBA中场秀的聚光灯下表演了整整30年。她踩着独轮车,在高空稳稳...
兄弟姐妹们,我又来啦!最近听说好多书迷朋友们都苦于无法找到好的书陪伴,同样作为老...